本网讯 继19日本次黄友义云山教授讲学活动开始后,5月21日上午,黄友义为我院13级MTI传媒及法律翻译方向学生从新闻媒体翻译的角度解析“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中译外的基本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大量援引黄友义本人在国家重要材料翻译过程中的实例及解决办法,从新闻、外宣材料、书名等的翻译一一讲解。本堂课也引来我院各年级口笔译方向的学生积极旁听。
黄友义授课中
黄友义强调了新闻媒体的翻译活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他说:“这是一项长期的使命,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需求更大,我国也正经历着从输入型翻译到输出型翻译的转变。”更为重要的,他强调了新闻媒体翻译在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中的媒介作用。
之后,他以“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翻译为例并指出,字面意思直译为“political,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不合事理,目标读者不能明白或者容易误解原意,而宜改译为“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 economy and culture”。借此他点明新闻媒体翻译的总原则:“新闻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看得懂,听得明白。”依据总原则,他又以“两手抓,两手硬”为例,点明在不同场域中,同一句话由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意思不同,翻译时应该分门别类,采用不同翻译。接着,他举出“韬光养晦”、“民主党派”以及一份国有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实例,说明中译外时要时刻保有跨文化意识,该大胆删改的需要果断,要考虑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行文方式,把对读者最重要的信息拿出来翻在最前面。
在宣传词、广告等的翻译中,他指出:“要看你翻译的东西用途是什么。”在翻译形容词堆砌的宣传资料时,翻译第一部要做的是去掉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容词,去掉情绪化。翻译只有中文才有的词语时,黄友义换位思考“要是外国翻译过来的东西全是音译名的堆积,你会喜欢吗”,以此说明应该尽量避免拼音的堆砌。他也提醒同学们要注重细节、提高跨文化素质,比如,在翻译中不能忽视西方国家对英文名称的排列、星期、日期和节日的思维习惯。
在介绍书名翻译时,黄友义指出,译者需要真正理解书中内容,要有读者意识和市场观念,并要考虑到书籍排版问题。在翻译《齐白石画集》时,他充分结合自己对齐白石画风“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解,在书名的翻译中体现了出来。借此他也跟同学们强调:“做翻译,就是要不停学习的。”
其间,我院副院长、MTI教育中心主任赵军峰以及MTI同学们积极与黄友义互动,黄友义辅以幽默的典故等予以解答,课堂气氛活跃,高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