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事业是一首不朽的歌,它穿越岁月的风雨,在我们耳边浅声吟唱。为让学生了解广外老一辈的翻译事迹,明确自己新时期的使命,11月12日下午,学校“铸魂·系扣”工程之高级翻译学院 “学校史,明使命”座谈会在六教B104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军主持了本次会议,法学院创院院长刘诒廷,校图书馆原馆长、翻译学院关工委委员李敬平,英语教育学院原院长、翻译学院党建组织员李海丽,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党委副书记杜焕君、团委书记王斌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刘志军主持会议
敢于担当、善于克服困难是广外人的传统
作为当年广外承担翻译联合国文件翻译组定稿人之一的刘诒廷教授介绍了1973年至1982年广外在艰苦的条件下承担国家任务,翻译联合国文件的背景、人员组成、翻译流程等内容。当年翻译联合国文件“数量巨大,前后不下三百万字”;“时间长,前后近十年”;“要求高,一旦出错可能引来国际官司”;“内容广,涉及各国各类情况”,广外人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质量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他结合自己当年在联合国翻译小组中的工作经历,谈了如何在翻译中做到“准确、通畅”,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形似和神似”的关系,强调了高素质翻译人才“外语要精、中文要好、知识要广”。译者在翻译中要“不唯上,只唯实”,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从善如流,不断总结研究。
认真、严格成就优秀的自己
李海丽老师和李敬平老师也纷纷回忆起当年的广外——艰苦的学习环境、单调的校园生活、严格要求的老师对自己成长成才的帮助。李海丽老师深情地谈到“入党是终身很好的伴侣”,“在年轻的时候,在自己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党组织和党员时刻用严格的标准教育您鞭策您,会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提高自己竞争力,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境界,所以主动追求进步,主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会成就优秀的自己,也会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李敬平老师结合自己在新图书馆建设中标识牌翻译反复审核等例子,告诉大家要把握好自己,在大学时要珍惜时光,刻苦求学。胡文涛部长则在回答学生问题的回答中,提出同学们在学习研究中要注意“学术无禁区,价值有差异”,建议同学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要有自己的选择,做到“洋为中用”,保留“中国DNA”,为传播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
刘诒廷发表讲话
李敬平发表讲话
各嘉宾和提问学生合影
座谈会最后,刘志军总结道:“一辈辈广外翻译人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他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优秀就是每件简单的事认真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同学们在参加完座谈会后感叹到“没想到广外的老前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那么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期的广外人既为广外光荣的历史感到自豪,也倍感自己肩上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