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教育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MTI招生MTI教学MTI学位MTI秘书处职业发展下载中心ENGLIS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栏目导航 > 学术讲座 lectures > 正文
谢天振教授谈“翻译本体与翻译研究本体”
2007-12-25 14:53   李春玲
[字号: ]

2007级翻译学研究生 12月11日,广外又迎来了一位在比较文学和译学界都极富盛名的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谢天振教授。这次谢教授做客岭南翻译沙龙之译学前沿讲座,与高翻师生探讨“翻译本体与翻译研究本体”的相关问题。


谢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如何看待国内外对译学研究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如何正确理解和区分翻译本体和翻译研究本体;如何建设独立的翻译学科。

首先,谢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今译介主要的几个似是而非的观点。第一,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进行的翻译研究。谢教授认为语言学派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翻译,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描述翻译,使翻译研究成为建构语言学框架的工具,没有办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现代语言学理论把精力放在对等值,等效的实用性研究,从而消解了翻译研究本身。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则不断扩大翻译研究的外延使其学术边界模糊,也不利于翻译学科建构。第二,翻译研究中对“忠实”的讨论。谢教授认为,之所以会在“是否要忠实”这个问题上争论是因为没有弄清“忠实观”的由来。事实上,翻译标准的变化是按照时间关系随着翻译对象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从翻译宗教典籍和希腊经典的完全忠实,到二战后由于经济原因而强调译本的功能,可见,“忠实”不会凭空而来也不会悄然而去,其地位的变化是受翻译的具体语境影响的。第三,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和西方翻译理论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研究翻译应以中国人的理论为主,西方的理论为辅。并举出一些公示语翻译论文的例子来为自己辩护,但谢教授认为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是讨论者本身没有区分清楚翻译的本体和翻译研究的本体。前者指语言文字转换过程的本身,而后者指翻译研究应包含的具体方面,如翻译的行为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等。而过分强调翻译的主体其实质就是否认翻译的主体性,否认翻译学的独立性。

最后,谢教授提出了建设独立的翻译学科的几点建议:应当把翻译研究从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分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方面为培养优秀的译员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注重理论的建构,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设立MTI 和MA两类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翻译研究的正道是建立独立的翻译学学科。

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花哨的语言,谢教授高屋建瓴,宏观译学,为翻译研究的初学者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就我个人而言,谢教授的讲座解决了我在平时的学习一直迷惑的两个问题:

第一, 怎样看待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践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实践。”这是谢教授给出的精辟回答。其实如果我们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在很多人文科学领域中,理论对实践真的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吗?理论研究的本身是在探求一种看待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视角,是人类认识自己过程中的必要努力,所以说,既然选择来高翻读MA的研究生,就注定在这两年与理论结缘,倘若没有办法借翻译理论让翻译实践锦上添花,就让我们透过理论,去发现一个更奇妙的翻译世界吧。

第二,作为翻译学的硕士研究生,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这是一个极为现实和棘手的问题,谢教授的回答令我心悦诚服。诚然,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在云云研究生中只会有一小部分的走上继续深造的道路,同译学相伴终身,而对于大多数来说很有可能会从事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不是那么相关的工作,然而,两年研究生的学习是对一个人研究能力和学术思维的训练,这些基本素养不只是做学问的必备条件也是以后走上任何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品质,所以说,我们应该在明确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走好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每一步。

关闭窗口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Latest News 
 通知公告 Notices 
 教务信息 Announcements 
 学术讲座 lectures 
 中心师资 Faculty 
 管理制度 Regulations 
 对外交流 Exchange 
 信息资源 Resources 
热门文章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TI教育中心 510420 020-36207871